首页 > 华夏文明 > 中国方言传承

喜爱方言才会更热爱家乡 方言和普通话可以共存共荣

2025-10-31  (0)赞

加入微信群交流粤语推广传承

本文来源于©文明泉港,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世遗古城·乡音袅袅”幼儿园闽南话师资培训班近日开班,邀请多位闽南话领域专家学者,以闽南话基础课程与地方教材授课相结合的形式,对泉州24所幼儿园57名教师代表进行系统性、多元化培训。培训班通过探索更加有趣、高效的闽南话教学方法,打造适宜幼儿学习闽南话的课程体系,助力闽南话在幼儿阶段的教育普及,深化闽南话保护和传承体系。

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方言既是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语言载体,承载着当地文化密码,生动、鲜活地诠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文化精髓;也是区域内民众重要的日常交流方式,是拉近人们的情感距离、凝聚文化共识的重要媒介,饱含浓郁的乡情寄托和强烈的身份认同。 闽南话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是历史最悠久、对接古汉语变化最小的汉语方言,也是闽南文化的根基。如今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使用闽南话,闽南话成为他们共同的乡音记忆。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国家级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是闽南话使用的核心区域,也是保护和传承闽南话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代际更迭、人口流动加快,闽南话面临语境退化、使用弱化、传承断层的挑战,泉州新生代儿童很多不会说闽南话。闽南话一旦丢失,以此为载体的民俗、艺术等闽南文化,将陷入失传窘境。更令人担忧的是,方言的缺失意味着家乡印记的缺失,对故土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缺失。因此,在泉州全面普及孩子学习闽南话,大力推进闽南话传承与保护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但当前不少家长对方言存在错误认知和抵触情绪,担心孩子同时学习普通话和方言,会出现语言混淆、思维混乱,为此不让孩子接触学习方言,导致很多学龄前幼童不会听讲闽南话。事实上,大量研究表明,多语言的学习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社会性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方言和普通话可以共存共荣、自如切换。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提出,3至4岁儿童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4至5岁儿童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基本会说普通话。在语言学习能力最强的幼童、青少年时期,学习方言、传承方言是学生们的应有之举。 熟练地掌握方言,对引导孩子“热爱家乡、传承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泉州要千方百计在全社会创造孩子学习使用闽南话的阵地和平台。 对家长来说,要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尊重、喜爱、常用闽南话的和谐氛围。孩子学习本土方言大多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内部交流,家长们要鼓励孩子把每天学习、使用闽南话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培养对家乡文化的感情,形成对家乡的亲切亲近感。

对学校来说,要在校园生活中积极打造闽南话进课堂的多样化路径。常态化培训闽南话师资,让学生学习闽南话有“师”可学;开发编写闽南话系列教材,让学生学习闽南话有“本”可依;针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特点,在校园艺术节、文化节、读书节等,开展丰富多彩的闽南话文化融合活动,让学生学习闽南话有“乐”可享。 对政府部门来说,要围绕做好以闽南话为载体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闽南文化传承展示工作,促进闽南话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保护传承。以鲤城区为例,近年来以世遗泉州古城为文化空间载体,创新构建包括一本线上闽南话语音词典、一套涵盖幼儿园和中小学的闽南话校本教材、一个直接服务于每个家庭的“泉腔鲤音”闽南话公益自学平台等在内的闽南话保护传承“七个一”体系,着力打造融合学术性、多样性、趣味性的立体“县域方言”体系化保护传承新模式。 离乡不离腔,方言是记忆深处那一抹最浓的乡愁。作为世遗之城,泉州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要精心保护好闽南话,架起跨越时空、连接古今、联通海外的精神桥梁,代代存续、讲好世遗故事。



官方 天下粤商:拓展粤商产业资源,网罗广府商家商业信息 *进入频道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赞助商连接
3D开发
百度搜寻:《喜爱方言才会更热爱家乡 方言和普通话可以共存共荣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相关话题Tags


相关内容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IT